自今年5月1日起,《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和拓展了法治副校长这一概念:法治副校长不是简单地上一堂法治教育课,更不是走马观花式的一场“表演秀”。法治副校长就如同文学作品中描绘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参与法治教育、依法治校,更好的守护每一个“少年的你”。实施好法治副校长这一制度,发挥实效是关键。
而今,在德州,法治副校长不仅“有名”更“有实”,不仅做到了“配好”更是做到了“用好”,德州市教体系统通过凝聚整合公检法司等部门力量,实现“市-县-校”三级联动,全市933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率达到100%,在全市一盘棋的统筹下,法治副校长立足于各校校情与各自所长,与学校携手,深度融入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法治校园创设。
一、坚持典型引路,发挥考核效能。
为进一步强化法治副校长履职实效,市教体局以宁津为试点,打造法治副校长管理和考核的“德州模式”。
在市教体局的指导下,宁津县教体局出台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实施方案》,细化提出需求、遴选、培训、入库、聘任、考核、激励、退出等全链条管理模式。此外,宁津县教体局还编制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百分制考核办法宁津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百分制考核办法》,对法治副校长实行全过程、全方位量化考核:一是考核内容全。采取“334”工作法,“三工作”即基本工作、工作效果、工作特色、“三评价”即基本评价、特色评价、亮点评价、“四主体”即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评价主体、学校师生评价主体、学生家长等社会代表评价主体、自评,基本涵盖了法治副校长从“踏进校门”到“任期结业”整个任职期间的各个环节和所有目标,实现了对法治副校长的全过程管理。二是考核标准细。将考核内容按一定比例全部细化和量化:基本工作内容70分,工作效果30分,工作特色50分。最终综合得分结果用于评定工作绩效,有效改变过去“人情分”过高、可信度过低的局面。三是考核方式实。明确分工,以党的领导统筹推进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工作,由县委政法委、县委教育工委负责考核工作的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各学校与派出单位做好法治副校长工作的日常管理与服务,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两结合方式,按照两委抽查和特色加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计分。四是结果运用严。办法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考核等级。明确规定“称职”及以上等级的学员可继续担任法治副校长,“基本称职”等级学员需再次进行专业培训学习,考评合格后继续担任法治副校长,“不称职”等级学员不予来年任职。考评情况记入《法治副校长年度履职情况表》,上报党委政府,通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为组织任命及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聚焦法治主题,明确职责定位。
1.立足实际,精准普法。
启动“法治副校长 ”模式,法治副校长与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教师进行有效对接,共同研磨普法教育课件,聚焦校园实际和具体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服务什么”原则,实施订单式、系统化精准普法。比如有的学校校园纠纷多,课程内容就侧重如何化解内心冲动;有的学校学生学业压力大,课程内容就侧重压力疏导;针对低龄儿童,课程内容以开展自护教育为重点;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课程内容以加强融入教育为重点。同时,法治副校长们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学生的共性问题,精心打造了16个精品课程,涉及校园欺凌、网络暴力、校园贷、信息安全、女生自我保护等内容。
2.厘清定位,压实责任。
德州市教体局逐步明确了法治副校长在校园工作中的“四大员”角色定位:法治辅导员、联系协调员、矛盾化解员、执法监督员,职责的明晰促使了法治副校长与学校的深度融合,解决了普法与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在履职过程中,“法治副校长不是简单地上一堂法治教育课”是德州各校法治副校长们的共识。法治副校长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下沉到学校参与校园安全机制建设等相关事务,主动“穿针引线”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预防校园欺凌发生等难点痛点问题。在“法育”的同时贯穿“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校创设“角色展演”“法治板报”“家校共育”等多元活动,对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等开展法治教育,形成良好的家校社互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培根固基。
三、强化宣教实效,打造融媒矩阵。
1.用好线下渠道,传统和实践宣教相结合。
德州市教体系统用好法治课堂、校园文化创建等传统宣教方式。一是紧扣重要节点开展专题法治教育。比如抓住“开学第一课”“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等契机,通过师生互动教育、体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师生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围绕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性侵教育、交通安全等常见案件类型以案释法、以案示警。二是日常巩固深化教育效果。通过举行升国旗仪式、组织一次宪法晨读活动、播放一场法治电影或宣传片、写一篇法治讲座心得等活动,让法治副校长的法治教育切实入脑入心。
在用好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德州市教体系统创新宣教方式,开展实践宣教。一是依托法治实践教育基地、法治资源教室、法治工作室等法治宣传阵地,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法治教育进校园、禁毒宣讲、申报“小小讲解员”等沉浸式法治体验活动,使普法教育可视化、经常化,更使学生近距离知法懂法,寓教于乐的同时锻炼能力、提升法律意识。二是积极开展旁听庭审、模拟法庭等体验式普法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广大学生零距离感受审判流程及其公正严肃的氛围。
2.用好线上平台,构建信息化多媒体宣教模式。
德州市教体系统与公检法司发挥政法与教育系统各自专业优势,共同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线上平台建设,联合推出优质法治教育网课,建立未成年人普法精品课程库,法治教材精心编制、图文并茂,让冷冰冰死板的法律条文生动起来,从而建立起“法教共建”的长效工作机制。
疫情期间,信息化多媒体更是成为了广大法治副校长发挥效用的突破点。在学校停课期间,开展线上普法课堂,确保疫情期间法治教育不掉线。课堂上,法治副校长变身“网络主播”,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将法治课搬至云端。有些课程还设置了线上观法院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网络连线等方式,带领学生们参观了解法院互联网法庭、家事法庭、圆桌审判庭,让学生们切身了解法院的审判模式,感受法院文化和司法威严。“空中课堂”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构建起了“法院 学校 网络 学生”的宣教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关乎中国的未来。十多年来,德州的广大法治副校长们在青少年法治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校园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统筹力度不够,未在市级层面形成统一的管理考核办法以及课程体系;二是实质履职不足,法治副校长参与学校治理机制尚待完善,参与学校事务不够深入,在学生发展、学校办学等方面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三是工作形式仍待创新,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低。
接下来,德州市教体局将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应形势与要求之变,以打造“五型机关”为抓手,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作为、齐抓共管,进一步总结宁津管理和考核机制经验,在市级层面研究制定指导性文件,拓展法治副校长职责,创新法治副校长参与学校治理的方式,强化法治副校长的责任担当,让法治副校长成为更加名副其实的“校园守望者”。(局政策法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