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同学们伸直双臂,注意换气动作和泳姿。”随着新学期开启,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智慧游泳馆再次热闹起来。
湖滨北路小学在全市率先开展“游泳进课堂”,将游泳项目作为五年级学生的体育必修课程,配备智慧化的设施和专业教练员,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游泳。
“推进体教融合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特色体育名城创建为契机,我们着力推动教体一体化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升,打造‘1 1>2’的体教融合新模式。”市政协副主席、市教体局局长隋力说。
为加强顶层设计,我市健全完善“1 n”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关于“搭梁立柱”促进体教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从高起点办好体育运动学校、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4个方面搭建青少年体育的“四梁八
柱”。特别是在畅通人才升学渠道、强化体育师资培养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体制机制障碍,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上好一节体育课”“组织好一小时活动”“教会一项运动技能”等9个方面工作,进一步强化部门和学校责任,明确要求、量化赋分,年底开展专项督导,将最终结果纳入市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和体育职责评价。
“体教融合,重点是要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健全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体系,发挥好体校、体育传统特色校以及社会体育组织三大阵地的作用,培养‘文体双优’的新时代体育人才。”市教体局青少科科长任东梅说。
以体育中考为导向,学校体育突出“勤练”,采用“运动参与 体质健康测试 运动技能测试”的方式确定体育科目成绩,逐步将体育分值提高到60分。大力开展“特色运动活力校园”“阳光运动活力少年”等评选,引导学校上好体育课,逐步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一个阳光运动大课间。建立体育项目“超市”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丰富阳光大课间、课后延时服务的体育项目供给,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涌现出了宁津县“书包里的体育课”等一批典型案例,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赛事活动突出“常赛”。规范市、县、校三级竞赛制度,市级每四年举办一届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全市运动会,2023年以“活力德州,精彩七运”为主题举办德州市第七届运动会,设置田径、足球等14个大项324个小项,4000余名运动员参赛,超6万人参加县级选拔赛,带动全市广大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练,推动全民健身。
人才培养突出“多元”。发挥市体校主阵地作用,夯实县体校、体育特色校基础,汇聚体育社会组织力量,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越来越多的优秀运动员开始崭露头角。我市运动员王吉轩、崔寅生、乔继超等在国内外竞技赛场勇夺桂冠;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橄榄球冠军赛中,我市橄榄球队斩获亚军,实现历史性突破。
体育特长生升学渠道不畅是体教融合的堵点。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打破初、高中体育特长生招生、升学以及办学质量评价的限制,以实施体育特色学校创建“321”计划为突破口,开展选材招生直通车试点,有效畅通青少年运动员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升学通道。